連版特刊,兩地聯動!今天河南日報為何聚焦這件大事? 河南日報網


【編者按】今天的河南日報頭版刊文、4版5版聯動,都在聚焦援疆大事,規格之高,引人註意。

記者瞭解到,今起至8月16日,省長陳潤兒將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哈密市等地調研、座談。

省長赴新疆,為的是一段中原與哈密同心發展的兄弟情緣。從2010年始,近2000名中原兒女響應號召,用青春與汗水在祖國邊陲書寫瞭一首首精彩詩篇。7個年頭過去瞭,讓我們走進絲路重鎮哈密,感受河南援疆工作的成果,傾聽援疆幹部人才及當地群眾的心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闕愛民 李衛華 柯楊 李黎祥 馮軍福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莫韶華

哈密日報記者 馬志娟 趙玉偉 寇俊峰 張智 郝婧

聯合報道

絲綢之路上,河南與哈密,一個在中原腹地、一個是新疆門戶,相隔2000多公裡,情誼綿延2000多年。

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河南對口支援哈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歷屆主要領導均親臨援疆一線。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治疆方略,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在產業、民生、文化等領域多點發力,逐漸形成瞭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援疆格局。

援疆是一段需要用力成就、用心澆灌的征程:7年來,河南安排援疆資金23.2億元,派遣援疆幹部人才1922名,在當地建起瞭一座座學校、醫院和廠房。一億人的河南大市場,對哈密經濟形成有力支撐;兩地市縣鄉村結親,情誼更加深厚;厚重的中原文化和獨特的邊疆風情,在交流中交會交融……

一條絲路牽兩地台中環工技師簽證,同心發展情誼長。

三個場景

產業援疆打造發展“加速器”

【場景】8月7日,在哈密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即將投產,公司負責人毛龍正忙著進行設備調試。唱歌的果公司由河南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設立,是我省產業援疆的重點項目。

“我們現在有瞭新身份,是唱歌的果公司的正式員工瞭!”伊州區五堡鎮哈密瓜種植戶熱合曼興奮地說。以前每到夏季和秋季,全傢人要為農產品四處找銷路,高產量經常換不來高收益。

唱歌的果公司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對哈密的優質哈密瓜、葡萄、紅棗等進行精深加工,投產後不僅將加快當地農業產業化進程,也將帶動周邊200多農戶實現傢門口就業增收。

最新的一組數據勾勒出2010年以來河南產業援疆取得的成績:促成簽約產業援疆項目100多個,落地實施項目40多個,到位資金約260億元,產業援疆工作居全疆前列;哈密地區生產總值從130億元增至近500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7951元,年均增長15.9%;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3177元,年均增長17.3%。哈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居全疆前列。

如今在哈密,“河南印記”處處可見。裝備制造、資源加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等產業,正源源不斷地從河南“嫁接”到哈密,在這片資源豐富的土地上拔節生長,碩果滿枝。

這無疑是一種互惠和雙贏:哈密的裝備制造業正逐漸形成產業鏈,一些新興材料產業填補瞭當地空白,產業發展瓶頸得到有效破解。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落地,吸納瞭近萬名少數民族群眾就地就近就業。與此同時,河南的企業也在哈密找到瞭資源“藍海”,拓展瞭發展空間。

高架的電力塔線宛如一條長龍,蜿蜒在千裡戈壁。這是國傢實施“疆電外送”戰略的首個特高壓輸電工程——哈密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長約2210公裡,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

該工程投運3年來,已經向河南送電超過500億千瓦時,占全疆外送電量的近九成,成為推動哈密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


民生援疆叩開百姓“幸福門”

【場景】“河南的醫療專傢幫我撿回瞭這條命!”回憶起一個月前自己經歷的生死考驗,哈薩克族婦女卡瓦汗·木沙連聲說“像做瞭一場夢”。

卡瓦汗是哈密市沁城鄉小堡村村民,她被公牛頂傷後出現並發癥,病情危重,被送到哈密市中心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疆醫療專傢杜玉明和哈密市中心醫院的大夫會診,一起制訂瞭詳盡的搶救治療方案。十幾天後,卡瓦汗康復出院。

“援疆醫療疑難危重病例大會診制度的實施,確保瞭醫療質量,為百姓健康提供保障,也為哈密培養瞭高素質醫學人才。”杜玉明說。

對口援疆,民生先行。河南將90%的援疆資金用在瞭改善民生上。

興建安居房,緩解“居住難”。“十二五”以來,我省援建“富民安居”房、“遊牧民定居”房4.02萬套,“十三五”期間計劃再建近萬套,讓遊牧民住上舒心房。在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海子沿鄉,55歲的馬汗·塔合曼搬進安居房後,把羊交給別人代牧,自己開起瞭飯館和商店,一傢人不用再經受風吹日曬,收入也翻番。

組團來援疆,緩解“看病難”。“十二五”期間,河南在哈密實施醫療衛生項目24個,先後選派103名醫療幹部、340名衛生專傢和87名名醫援疆,助力哈密醫療行業整體水平提升。

修建新校舍,緩解“上學難”。先後實施瞭教育援疆項目23個,新建幼兒園25所,新增雙語教學班402個,實現瞭哈密鄉鎮學前“雙語”教學全覆蓋。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高級學校組建瞭“河南援疆實驗班”,我省先後選派瞭40名優秀教師到紅星高級中學支教。

1.1萬名各族中小學生用上瞭新校舍,10.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所有鄉鎮實現村(社區)衛生院、衛生室全覆蓋……一再加長的“民生賬單”,提升著邊疆千傢萬戶的幸福指數,彰顯著河南民生援疆的大愛情懷。

文化援疆搭建群眾“連心橋”

【場景】“這隻瑞獸葡萄紋銅鏡太精美瞭,真讓人大開眼界!”這幾天,哈密市博物館成瞭市民范亞麗留戀不已的地方。

7月20日,“絲路唐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唐代文物特展”在哈密市博物館拉開帷幕,展出的唐三彩、金銀銅器等,生動體現瞭千年絲路上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往交流的繁盛。

民相親緣於心相通,文化援疆、情感援疆一直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內容。

自古以來,豫哈兩地根連心牽。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數萬名河南青年響應黨和國傢的號召,屯墾邊疆。“我是哈密人,也是‘疆二代’,我的祖籍在河南!”在哈密,不時能聽到當地人這樣說。

如何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輸送到哈密,增進兩地群眾的認同度、親近感?河南援疆幹部持續進行探索。

豫劇、鈞瓷、汴繡以及品牌電視節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河南文化名傢、名品來到哈密,用厚重的中原文化潤澤邊陲。

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也在哈密得到弘揚。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與哈密市委黨校、兵團第十三師黨校實現瞭結對共建,拓展瞭哈密幹部人才培養方式。

濮陽市和伊吾縣簽署瞭合作框架協議;登封老井村和哈密一棵樹村、濮陽縣西辛莊村和哈密頭道溝村結成瞭親戚,兩地人民在往來合作中心意相通,情感交融。

哈密市回城鄉建國清真寺伊瑪目艾合買提·賽都拉3年前曾到鄭州伊斯蘭教經學院參加培訓,感受頗深,“學會漢語,在兩地文化交集中,找到中華文化之根這個最大公約數,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

7年來,河南用心援疆、真情援疆、精準援疆,在天山南北,在大漠戈壁,譜寫瞭氣勢恢宏的歷史華章。如今,接過援疆“接力棒”,河南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在忠誠擔當中,在無私奉獻中,正續寫更加壯美的民族團結交融新篇章!

援疆一線

豫哈一傢親上親——訪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哈密市委副書記李湘豫


“把貫徹落實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和發揮河南自身優勢結合起來,在援疆工作上拓廣度、挖深度、強力度,不斷深化豫哈兩地一傢親。”8月11日,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哈密市委副書記李湘豫說。

今年2月,我省第九批223名援疆幹部人才奔赴哈密和兵團第十三師,在產業、人才、醫療、教育、文化以及服務脫貧攻堅、支持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續加力,並取得瞭一系列新成績,奮力續寫河南援疆工作的新篇章。

實施產業、就業、人才、黨建等援疆扶貧九項行動,幫助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牽頭,在哈密成立瞭全疆首傢畜牧行業院士工作站;河南安繡文化有限公司落戶巴裡坤縣,帶動農牧民“居傢靈活就業”;啟動“豫哈情·援疆行”旅遊公益宣傳月和2017“豫哈絲路行”哈密遊活動;醫療援疆開展新業務新技術107項,填補當地醫療空白45項,填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醫療空白2項;援疆幹部人才與少數民族群眾“結對認親”,今年以來就舉辦“民族團結一傢親”活動46次;連續三批援疆的河南理工大學教師劉志懷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李湘豫認為,做好新形勢下對口援疆工作的關鍵,在於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治疆方略和援疆工作決策部署,在對口援疆的廣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強化上狠下功夫,在落實上抓具體,在執行上抓深化,不走偏、不散焦、不跑調。▼

一是拓展廣度,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脫貧、就學、就醫等問題,全面推進基層民生工程,發揮河南援疆資源的綜合優勢,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傢庭的溫暖。二是挖掘深度,建設一批河南優勢明顯、當地發展急需的民生工程,支持幸福村搬遷、豫哈實驗幼兒園、豫哈實驗學校、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紅星醫院、哈密河生態恢復工程、哈密雅丹生態保護以及哈密工業園區等建設,帶動對口援疆工作深入開展。三是強化力度,充分發揮河南獨特的文化優勢,用活河南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典型資源,廣泛開展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增進民族團結。

在貫徹落實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提出的“六個堅定不移聚焦”上,李湘豫表示,援疆前方指揮部將把服務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首要任務,把產業帶動就業放在首要位置,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重要任務,把援疆幹部人才作為重要力量,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著眼點,把推進基層基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緊密結合哈密和兵團第十三師實際,不斷提高對口援疆的綜合效益。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河南援疆幹部人才正以實際行動告訴哈密的各族群眾,我們是共產黨派來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派來的,用忠誠、擔當、奉獻,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傢庭的溫暖。”李湘豫說。(記者柯楊)

劉志懷:三度援疆為瞭啥


▲劉志懷(右二)到哈密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項目建設工地檢查工台中工廠設立環保簽證

近段時間,河南援疆幹部劉志懷接連獲得榮譽:6月29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代表會議上,他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7月11日,在喀什舉行的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上,他被授予“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先進個人”。劉志懷坦誠地告訴記者:“我隻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援疆幹部,但組織上卻給瞭我崇高的榮譽。我之所以三度援疆,實在是放不下建設新疆首個能源產業研究院的項目。”

2010年12月,劉志懷作為第七批援疆幹部進疆,擔任哈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至今已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瞭近7年。

2011年,學校開始創建國傢及自治區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劉志懷主持其中的關鍵項目“數字化校園”建設,前後共編制瞭12本設計方案、12本招標文件,編寫瞭約50萬字的實施方案。2013年年底,一個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數字化校園建成。

第七批援疆到期,劉志懷卻留瞭下來。“在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部的支持下,我們準備組建新疆首個能源產業研究院。”劉志懷說,“這是我和援疆前方指揮部動議促成的,我要負責到底。”

在他的積極推動下,河南理工大學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的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於2014年正式成立。研究院得到河南援疆兩期共4100萬元資金資助,目前已進入建設期。劉志懷作為項目負責人,經常深入一線,為項目選址、用地審批、項目規劃、圖紙設計等與相關單位和部門積極協商,通常回到學校已經沒有瞭飯菜。

“遠離父母傢人,確有相思之苦。但看到學院這幾年的變化,看到哈密的變化,我覺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劉志懷堅定地說。(記者李黎祥)

阿佈列林:全力弘揚焦裕祿精神


▲阿佈列林·阿不列孜為記者介紹他與焦裕祿的情緣

6月29日上午,河南援疆公寓會議室內座無虛席,第九批200多名援疆幹部在認真聆聽阿佈列林所作的《弘揚焦裕祿精神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的報告,感人的內容、精彩的演講,引起援疆幹部的極大共鳴,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表達瞭對阿佈列林踐行焦裕祿精神的欽佩與贊譽。

這是阿佈列林為弘揚焦裕祿精神所作的眾多報告中的一場,也是他弘揚焦裕祿精神的一個側面。

2014年3月17日,阿佈列林46年忠實踐行焦裕祿精神的感人事跡,由本報率先報道,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中央媒體和豫新兩地眾多媒體隨即對阿佈列林的事跡進行瞭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挖掘,將一個信仰堅定、生動感人的阿佈列林展現在世人面前,受到中央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註,“時代楷模”、201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榮譽是對阿佈列林忠實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充分肯定與褒獎。

榮譽面前,阿佈列林更加努力地踐行和台中空氣污染簽證弘揚焦裕祿精神,他利用自己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辦案經驗,到哈密市惠康園社區當起瞭義務法律宣講員,定期為社區群眾講解法律知識,並結合新疆實際,宣傳依法治疆,增強居民的法律意識。他不顧身患多種疾病,深入社區、牧區、機關、學校作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報告20多場,5000多名各族群眾受到教育。

今年5月,中州古籍出版社約請本報記者,就阿佈列林的事跡創作一部傳記性報告文學《一生學習焦裕祿》。阿佈列林高度重視,他認為,這是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的一個教育讀本,也是一個文化援疆的好項目,對在邊疆各族群眾中增進“五個認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幾個月以來,他不辭勞苦,搜集瞭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照片。在他的鼎力支持下,報告文學的撰寫工作進展順利。(記者李黎祥)

葛詠:用腳丈量用心規劃


▲葛詠(中)與同事正在規劃設計方案

從今年2月20日來到新疆哈密,葛詠的工作用一個字可以形容,“忙”。

作為伊州區規劃管理局負責項目審批、規劃的副局長,葛詠一到哈密就進入“5+2”“白+黑”的工作狀態。短短半年,他負責審批瞭100多個規劃項目,組織召開瞭多次評審會議,對20多個規劃方案進行瞭評審論證,包括醫院、學校、商品樓、農業示范區、工業廠房、綜合商場等。

葛詠之所以如此拼命地工作,主要是因為援疆建設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哈密的冬天漫長而寒冷,施工期較短,必須以較快速度才能完成建設任務。援疆是政治任務,每一個項目都體現瞭黨和政府對哈密各族群眾的關心關愛,必須高質量完成才能不辱使命。

葛詠說,搞城環保證照申請市規劃就必須熟悉城市的每個角落,因為每一個項目都是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閉著眼睛規劃,必須用腳去丈量。每規劃設計一個項目,他都要幾次甚至十幾次到現場察看。為此,幾個月時間,葛詠走遍瞭哈密市的大街小巷,僅北京老佈鞋就穿壞瞭三雙。

河南援疆項目——投資一億元建設的豫哈實驗學校,是一個建築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9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建成後可以有效緩解哈密長期以來優質學校不足的局面。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同類學校的樣板,葛詠8次到現場察看,仔細考慮環境影響,確定教學樓、綜合樓的最佳位置。

在規劃中,葛詠電話咨詢鄭州及全國各地的規劃設計專傢,多方征求意見。由於哈密與內地有兩個小時的時差,他就利用休息時間與專傢聯系。

充分采納瞭專傢的意見,葛詠主持的學校規劃方案六易其稿,教學樓的設計能讓每一個教室都有充足的陽光,充沛的通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條件下接受教育的頂級建築。(記者李黎祥)

幸福村:富民安居暖人心


▲幸福村村民在給棗樹剪枝

2016年10月,哈密市伊州區東郊開發區建起瞭一座新村——幸福村。伊州區700多戶農牧民陸續從貧困山區搬來,成瞭幸福村的村民。

8月11日,記者來到幸福村,隻見道路平闊、設施齊備。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裡的農牧民,如今住到瞭現代化的美麗鄉村裡,個個臉上寫滿幸福。

這一變遷,離不開河南援疆的大力支持。

“讓農牧民‘搬進來’隻是起點,‘富起來’才是關鍵。”伊州區東郊管委會主任楊艷娟說,對於從貧困地區搬遷過來的農牧民,采取產業扶貧模式,讓他們就近就業再合適不過。

今年年初,圍繞搬遷農牧民就近就業問題,河南省投入援疆資金9700萬元,用於推動幸福村的扶貧產業項目。其中,在幸福村附近建設的東郊農場,將被打造成集特色林果業、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業、休閑度假娛樂業、特色養殖業於一體的扶貧產業園區。

“產業園區建成後,能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農牧民就業、創業的渠道會更多,幸福村村民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呢!”楊艷娟說。(記者馮軍福 哈密日報記者馬志娟)

紅星醫院:醫療援疆惠瓜鄉


▲紅星醫院給援疆專傢頒發證書

8月9日下午,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一場“中原名醫哈密行”援疆專傢歡送會正在舉行。河南11名援疆專傢將結束3個月的援疆工作踏上返鄉路。

“援疆專傢們克服瞭環境、生活等多方面的不適,赴大漠、草原、邊關義診,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傾囊相授,用仁心仁術為哈密患者解除病痛。”歡送會上,紅星醫院黨委為河南援疆專傢“點贊”。

醫療是支撐民生的根基。截至目前,河南已陸續派出九批77名醫療專傢到紅星醫院工作,共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0項,其中28項新技術填補瞭當地空白。同時,河南援疆醫生發揮“傳幫帶”作用,將自己的醫療技術手把手教給當地醫生,變“輸血”為“造血”,為哈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除瞭環保簽證派出援疆醫療人才,河南還加大對哈密醫療基礎設施的投資。紅星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邦龍介紹,目前,由河南省投資5400多萬元援建的中醫綜合樓已投入使用,投資1.256億元援建的高層綜合病房樓正在施工中。這些醫療項目的建設,極大改善瞭哈密群眾的就醫環境。(記者馮軍福 哈密日報記者馬志娟)

哈密市圖書館:書香陣陣惹人醉


▲哈密市圖書館外景

為孩子輕聲誦讀的傢長、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的大學生、寫作業的中小學生,徜徉在哈密市圖書館內,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

“天氣熱,圖書館裡清涼安靜,是學習的好地方。”哈密市一中高二學生熱孜萬古麗·卡德爾說,暑假期間,她每天都會來圖書館看書。

越來越多的哈密人選擇來到圖書館,享受舒適環境和讀書逐夢的快樂。“到館人數最多的一天達1800多人。”哈密市圖書館副館長王芳說,在新館投入使用之前,老館每天的讀者平均僅30人左右。

王芳坦言,這變化的背後,是河南文化援疆對建設書香哈密的巨大貢獻。

2011年,哈密市圖書館作為河南援疆“交鑰匙”工程正式動工,工程總投資5624.96萬元,為全額援疆資金,總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藏書規模50萬冊,日均接待讀者能力6000人次。

以書悅人、以文化悅心。工程交付使用後,哈密市圖書館煥然一新,從軟件到硬件都實現瞭質的飛躍,成為當地市民讀書、休閑的好去處,在哈密各族幹部群眾中掀起瞭讀書熱潮。(記者馮軍福哈密日報記者趙玉偉)

馬啟敏:精湛醫術詮釋大愛


▲馬啟敏(左三)在病房檢查病人術後恢復情況

“我不滿負荷工作,就會想傢。”這是53歲的馬啟敏對同事稱她為“工作狂”“拼命三郎”的自我註解。其實,馬啟敏心裡割舍不下年邁多病的父母,更放心不下巴裡坤草原上的各族群眾。

提起今年4月30日馬啟敏生死線上搶救危重病人的事,巴裡坤縣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沈春萍說:“那是個奇跡!”

當日10時,一名哈薩克族婦女急診入院,屬瘢痕子宮二胎妊娠臨產,持續性枕橫位、羊水重度胎便,母子隨時有生命危險。馬啟敏當即組織實施剖宮產手術,麻醉後,患者血壓急速下降,馬啟敏馬上指揮註藥糾正血壓。胎兒出生後,沈春萍負責搶救新生兒。突然,產婦一陣嗆咳後出現惡心、嘔吐、心率加快。“有可能是羊水栓塞!”馬啟敏立即為患者給氧改善低氧血癥、滴註抗休克藥物……經過20多分鐘的搶救,患者恢復體征。這時,沈春萍那邊也傳來好消息,新生兒脫離危險。

第一次援疆結束時,巴裡坤縣人民醫院婦科微創項目才開始采購設備;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的計劃剛剛付諸實施。所以,她毅然選擇瞭二次援疆。

今年3月22日,馬啟敏主持瞭該院首例婦科腹腔鏡手術,為身患卵巢囊腫8年之久的朱某實施腹腔鏡下雙側附件切除。而這個項目,是她在第一次援疆期間立的項。今年2月,她一到巴裡坤,就著手人員選拔、技術培訓,並成立瞭腹腔鏡微創小組。

在馬啟敏的援疆計劃裡這樣寫道:組織專傢以查房、講座、病例討論等形式進行傳幫帶,簽訂師徒合同,做好階梯形人才隊伍培養……

這就是馬啟敏,用她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大愛,詮釋著援疆幹部的情懷。(記者李黎祥哈密日報記者寇俊峰張智)

徐征濤:在親情與奉獻間抉擇


▲河南省實驗中學援疆教師徐征濤正在紅星中學上課

徐征濤,兩度援疆,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高級中學數學教師、班主任。五年來,他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瞭哈密的莘莘學子。

2016年年底,第八批援疆即將結束之際,徐征濤帶的高三學生還有半年就要高考。學校校長、年級主任和學生都懇求徐征濤留下來,徐征濤沒有猶豫,向學校遞交瞭二次援疆的申請。

對徐征濤來說,援疆的過程就是一個在親情與奉獻間進行艱難抉擇的過程。當他在哈密循循善誘地對學生進行輔導時,他的女兒也到瞭最需要他輔導的時候。第一次援疆開始時,女兒距離參加中考還有100天;第二次援疆開始時,上高三的女兒也到瞭高考的沖刺階段。四年來,作為數學教師,徐征濤未給自己的女兒講過一道題。他把對女兒的愧疚化為對瓜鄉學子的愛,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將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哈密的學生。

教學中,他發現一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就利用主題班會教育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讓他們把心儀的大學和職業目標貼上墻;他一改填鴨式的題海戰術,提出減壓式的教學理念,隻要學透學精,作業可以少做;他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講課,教師配合。每天晚自習,不管有沒有自己的輔導課,他都會來到教室,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

今年高考學生桑田濤數學考瞭130分,面對徐征濤,他激動地說:“老師,我要像您一樣,當一名數學老師。”

學生李清玲被錄取到自己理想的學校,她給徐征濤留言:“老師您不僅教我們數學知識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從您哪裡學會瞭很多做人的道理。”

今年高考數學題比較難,他的學生數學成績卻大幅提升,實驗班的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記者李黎祥 哈密日報記者郝婧)

馬氏[兄弟]:推進新疆特產進中原


2015年7月10日,馬奮勇(左一)在“新疆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授牌儀式上

7月8日,河南日報刊登瞭新聞追蹤報道《誠信馬氏“兄弟”再續豫疆合作故事》。8月11日,新疆的馬奮勇來到河南,與開封的馬保東再次攜手,大手筆推進新疆特產進中原。

2015年2月15日,《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在本報一版頭題發表後,馬氏“兄弟”的商業合作不斷結出新成果。2015年,他們聯手創辦瞭鄭州市新疆農產品交易中心,“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完成瞭5個多億的交易額,幫助很多新疆農戶找到瞭出路。”馬奮勇告訴記者。

新疆物流滯後,大量的生鮮瓜果和肉類產品運送時間長,到商戶手中得六七天,質量沒保障。

那麼,如何解決物流瓶頸呢?

“這就是新疆農產品交易中心的作用所在。這裡配備有倉儲物流中心,我們每天都有冷藏車調配到鄭州,在這裡儲存。同時,鄭州作為全國物流集散地之一,物流業發達,可以面向全國發貨。”馬奮勇說。

過幾天,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省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和新疆伊吾縣喀爾裡克畜牧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豫疆戰略合作企業將誕生,新公司發起“豫見新疆”項目,由鄭州起步,依托河南倉儲物流、中央廚房基地,將新疆美食向河南的市縣甚至鄉鎮推送,完成覆蓋全省的營銷網絡體系,讓河南人民在最短時間內吃到正宗的新疆特產和美食。

馬奮勇告訴記者,“‘豫見新疆’的主推項目‘新疆美食街’,是集美食品鑒、農產品銷售、歌舞展演為一體的綜合文化中心,希望能在中原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借力河南對口援助哈密,帶動兩地商貿文化交流。我相信‘豫見新疆’項目能讓中原父老在河南領略到西域風情。”馬保東信心滿滿地說。(記者莫韶華)

哈密市中心幼兒園:讓花兒盡情綻放


▲孩子們在幼兒園內快樂玩耍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哈密市中心幼兒園舉辦瞭一場文藝匯演。小一班的孩子們在舞臺上載歌載舞,領舞的小姑娘讓記者印象深刻。

“她叫賽比熱,3歲半,是一名維吾爾族小姑娘。剛入園時,她一句漢語也不會說,也不願和其他小朋友玩。經過與老師和漢族小朋友的朝夕相處,她成瞭我們班的‘小精靈’。”小一班的教師馬麗君說。

哈密市中心幼兒園是目前哈密市規模最大的公辦雙語幼兒園。該幼兒園的新園於2013年9月投入使用,主體工程為河南省首批援疆5個“交鑰匙”項目之一,援疆資金共計投入2845萬元。

張微在該幼兒園工作瞭16年,對於幼兒園的變化,她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以前教學用黑板、粉筆,現在每間教室都配備瞭教學一體機、電腦等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前教室裡隻有電風扇,喝開水要去水房打,現在每個班都配有空調、消毒櫃、飲水機……”張微一口氣說瞭很多變化。

園長孟曉靜表示,所有這些變化都得益於河南省的援助。自2010年河南對口支援哈密以來,哈密市中心幼兒園的硬件、軟件得到極大改善,各族小朋友在這裡一起學習、快樂成長。(記者馮軍福 哈密日報記者馬志娟)

十三師文體中心:文化生活[主陣地]


▲十三師文體活動中心外景

“我們一改過去待在傢裡看電視的習慣,晚飯後都來這裡活動活動。”8月11日,傢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桃園新村的居民周建華說。

兵團第十三師文體活動中心是一個綜合性文體活動場所,該工程是河南省文化援疆項目、兵團第十三師重點民生工程之一。文體活動中心總建築面積12764平方米,總投資9000餘萬元,其中河南省援疆資金6000萬元。項目2012年7月開工,2015年11月竣工。

據介紹,目前,這個文體活動中心已成功舉辦瞭《朝陽溝》大型交響樂演出、《梨園春》走進兵團、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哈密地區總決賽等大型活動,享譽哈密地區。

“作為河南省文化援疆項目之一的兵團第十三師文體活動中心,自2015年年底投入運行後,就成瞭當地職工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該項目的落成,不僅填補瞭兵團第十三師大型群眾活動場館的空白,更成為滿足各族職工群眾體育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兵團第十三師工會黨組書記、主席湯尚元說。(記者馮軍福 哈密日報記者師艷芳)

凍幹果蔬加工:援疆結出


▲凍幹果蔬產品深加工項目奠基

今年2月25日,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興產業園迎來瞭一個重量級的成員——由河南援建的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凍幹果蔬產品深加工項目。該項目預算總投資1.5億元,其中河南援疆資金1億元,其他資金由企業自籌。

據悉,哈密高新區管委會利用河南援疆資金建設瞭標準化廠房,企業隻需投入生產設備等。這種企業“拎包入住”的模式,是河南產業援疆的大膽探索,有利於吸引內地企業投資哈密,擴大當地就業,同時能夠讓社會資源得到最大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的綜合效益。

哈密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副主任、援疆幹部呂關誼表示,該項目建成投產後,有利於哈密市充分發揮和依托資源優勢,進一步推動哈密優質紅棗、哈密瓜、葡萄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記者 馮軍福 哈密日報記者 馬志娟)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3B49759F1677375D

arrow
arrow

    kuvcp78ed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